中国助听器信息网欢迎您 - 会员登录 - 注册会员
关注我们:主页 > 助听器知识 > 助听器使用 > 详细

助听器在老年性聋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助听器信息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laidingjia@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器官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从而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临床上把老年(≥60岁)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性聋。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岁听力残疾老年人的数量为1540.4748万,占听力残疾总人口中的76.87%,占老年人残疾人口34.59%,听力残疾位居老年人残疾第一位;全国重度残疾老年人共1244.42万人,其中重度听力残疾老年人278.86万人,位居重度残疾第二;老年性聋致残占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的66.87%。
导致老年性聋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遗传原因(家族遗传史)、烟酒过度、疾病原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环境噪音等。
老年性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低;有报道称老年性聋患者比较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01、老年性聋的听力学特征
老年性聋的纯音听阈检查以高频(≥2kHz)陡降型听力损失最为多见(图1),随着病程延长,也会伴随出现低频(图2)、中频听力(图3)的减退。
一般而言,男性听力减退重于女性,乡镇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02、治疗和预防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改善血管微循环药物治疗老年性聋的效果往往不佳。
进入老年期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身心保持健康,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03、助听器的选配
助听器是治疗各种耳聋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听力障碍患者的耳聋症状。
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听力,将言语分辨率提高80%以上,还可保护残余听力,改善患者漠视、焦虑、抑郁和自闭等不良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有效地融进“有声世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合适的助听器才能够起到听力补偿的作用;否则可能会损害患者的残余听力,加重患者的耳聋症状,甚至会对听觉中枢造成损害。
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因而对助听器的补偿要求也不同。
选配助听器前,首先要进行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行为测听、声导抗、言语分辨率等,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进行判断,然后为患者选择助听器,只有经过专业的听力学检测,才能够为患者选配出合适的助听器。
 
助听器自问世以来得到不断改进,现在已具有多种形状和规格,包括传统的耳背式助听器( BTE),耳内式助听器(ITE),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IC) 以及开放耳助听器(Open fit),使得助听器的性价比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如数字仿生技术和无限调频系统(FM系统)的应用,降噪、方向性麦克风、反馈抑制等技术手段可供选择,大大减少了传统助听器的缺点,使患者听到、听清、听得舒服,并使验配过程更准确高效,提高了助听器在老年性聋患者中的使用率。
老年性聋患者往往是双耳患病,因此双耳佩戴助听器是非常必要的。双耳佩戴助听器对于患者语言交流障碍的恢复、声源定位的改善、音质感受以及心理满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单耳佩戴者。
若患者存在对称性听力损失,单耳佩戴助听器后,未助听耳的言语识别率可能在随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性下降,这被称之为听觉剥夺。其原因与未助听耳未受到充分的声刺激,导致听觉功能逐渐下降有关。
因而对双侧耳聋者建议双耳佩戴助听器,单耳佩戴者应鼓励双耳隔日或隔周交替使用,并对听力进行监测。
04、助听器的适应
老年性聋患者在配戴助听器过程中,往往有一个适应期,约为3~5个月。在此期间尽量将助听器的音量调小,且在开始时不宜长时间配戴,由短到长,逐渐延长配戴时间。
在配戴助听器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如果背景环境有较强的噪音,则会对助听器的分辨率造成损害,影响助听器的效果,损害患者听力。
总之,对老年性聋的处理应当实施早期干预的原则,即早期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以保持现有的言语交流能力。同时,要让老年性聋患者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了解助听器的使用和保养、故障处理、附件的使用等,对助听器有合理的期望,真正使老年朋友做到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助听器在老年性聋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a/ztq/sy/2022/0629/2288.html

    • 相关资讯
    • 验配机构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